2016年底,EDA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门子以45亿美元收购三大EDA厂商之一的Mentor Graphics,并入西门子工业软件部门(PLM),合并之后称为Mentor, a Siemens Business。
在业界人士看来,Mentor被收购并不意外,但意外的是,收购Mentor的是西门子。而这次收购也彻底改变持续了36年的Mentor的命运!
Mentor作为一家优秀的EDA公司,就是在好的时代迎来了崛起的时机。
Mentor成立于1981年,正是板级设计(高速电路板设计)盛行的时代,Mentor从这里起步,并将这块优势业务深耕至今,稳坐板级设计EDA市场的第一名。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整个半导体行业从板级设计向IC设计转变的过程中,Mentor也紧跟时代的脚步,迅速扩展到了IC设计EDA工具领域。
1995年,Mentor推出了长盛不衰的旗舰产品Calibre,被称之为“连接设计和制造的桥梁”。
时至今日,Mentor已经成长为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厂商,能够为客户提供极具优势的各类产品,比如市占率第一的PCB设计工具;ASIC流程中的Calibre平台在物理版图验证中DRC、LVS、RET/OPC也占据市场首位,DFT工具和硬件加速仿真平台也在各自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2002年,Mentor中国区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重新设立了总部位于上海的办公室。而我当时作为最早的一批员工加入Mentor,成为了第七名正式员工。”凌琳先生在回顾这段早期历史时,不无感慨地说:“2000年初的时候,中国的IC厂商还没有崛起,产业生态也没有完善,整体的情况其实非常艰难。”
极具前瞻性的行业嗅觉,让Mentor做出了在今天看来无比正确的一个判断——中国的半导体市场,特别是Fabless,一定会随着当时的中芯国际、华虹NEC、宏力半导体等一大批本土晶圆代工厂的崛起而蓬勃发展。15年后中国的半导体市场的巨大体量和繁荣生态,完全印证了Mentor当年决策的睿智。
“到去年为止,Mentor中国区的年收入接近2亿美元,占全球营收近六分之一。而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区每年的平均成长率十分可喜,达到了20.4%;过去五年更是发展迅猛,接近27%。”凌琳先生在介绍中国区的发展情况时表示。
面对近年来中国半导体投资遍地开花,特别是晶圆厂的建厂热潮,凌琳先生认为,中国对于高科技的投入和信心是正确的,国家意志驱动产业向高端制造转移的确是好事,但同时也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人才的巨大缺口。新建的工厂和设备都需要人来运作,无论是有经验的管理团队,还是巨大的工程人员缺口,都将成为最大的隐忧。另一点是需要考虑重复建设的风险,应分工去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Mentor早在2015年开始,就针对这一变化,做出了积极地应对: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之外,为南京、武汉、合肥、厦门这样的新兴半导体重镇也针对性地招聘和培养当地的技术支持工程师;从几年之前,就开始人才梯队的建设,在过去几年以既有的人才为班底,补充和培养新的血液,然后分兵到各个地区去协助客户进行研发。此外,半导体公司也会建设自己的EDA相关技术团队,Mentor为此开设针对性培训课程,为企业定制培养某个领域的人才,这样一方面能够缓解自身的人员压力,一方面也能够培养精通Mentor工具集的研发人才,增强客户粘性。
对于芯片设计及制造,更换EDA工具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任意使用工具集及设计方法论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甚至连晶圆厂制版(Mask)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客户在选择和切换EDA工具时慎之又慎。Mentor通过收购、购买IP、加大研发等方式来不断加强自己细分领域领先的产品。
“有的公司像沃尔玛,拥有数十万种商品;有的公司像Costco,只有数百种商品,但质量严格管控,只做精品。Mentor更接近后者。少而精,是Mentor的产品管理哲学,虽然我们的产品线可能没有竞争对手那么多,但是非常专注于自己的王牌产品,精心打磨,保持市占率第一。” Mentor中国区总经理凌琳(Pete Ling)用一个非常简明的比喻,阐明了Mentor的核心理念——专注。
2015年,Mentor的年营收为11.8亿美元,2016年增长到了12.8亿美元。凌琳先生表示:“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每年的增长率在6%左右。” 目前,全球EDA 市场的总体量约60亿美元,Mentor占据23%到25%左右的市场份额。
其实“专注”这个词也非常适用于凌琳先生自己。
1999年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之后,凌琳先生始终都没有离开过工业软件领域。2003年加入Mentor,并一直工作至今。
这期间,凌琳先生在Mentor担任过销售经理,负责华东区域的半导体客户,包括晶圆厂,设计公司,系统厂商。关注Foundry先进晶圆制造厂客户, 参与了中芯国际从0.13um至65nm制程研发和核心方案的销售和技术服务的管理工作;负责领导和管理中国区Foundry晶圆制造厂业务和设计服务公司业务,参与中芯国际从65纳米至28纳米以下制程,以及华力从55纳米至28纳米的RET/OPC,DFM和Yield-Enhancement的研发和核心软件方案的顾问和技术服务管理工作,直到2015年中担任中国区总经理,负责中国区的经营管理。
可以说,凌琳先生见证了Mentor中国区从建立、发展、崛起的整个过程。现在,随着Mentor被西门子收购,他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变化的呢?
在凌琳先生看来,西门子和Mentor合并,更多的是核心技术互补、客户资源互通,实现良好的协同效应(Synergy)。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协同效应,凌琳先生深度剖析了Mentor与其他两家EDA巨头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
Mentor在系统设计方面的营收占比大。从财务数据来看,约35%的年营收来自系统设计相关的产品线;从客户来源来说,约50%的客户是系统客户。可以说,Mentor从成立之初,就坚持“系统+IC”的组合拳,注重多样化的营收结构。
-
Mentor更专注于自己的优势产品线 。以Calibre、PCB产品线为例,一旦占据了第一的位置并持续投入,其他厂商想要追赶是异常困难的。
-
2004年,Mentor选择退出IP市场。诚然,IP是一个很好的生意,目前Synopsys的很大一部分营收就来自IP,但出于高投入等经济考虑,为了集中资源在优势产品上,也需要合理地选择。
西门子本身在智能制造、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汽车、能源等方面都有优秀的解决方案,但并不擅长芯片领域,通过与Mentor的合并,西门子能够加强在IC设计领域的实力。而对于Mentor来说,则是一跃跨入一个更广阔的市场领域,能够从单纯的EDA厂商转变为工业软件厂商,深度整合来自西门子的系统方案和资源。
而这次合并,也帮助西门子和Mentor一举登顶工业软件领域的第一名(此前西门子工业软件第四、Mentor第六),规模经济、赢家通吃的优势,也是促成这次合并的重要因素之一。
谈到合并后对未来的期望,凌琳先生说,“Mentor过去五年的高速发展,是多年来深耕本土客户的优势累积;未来五年,从大的环境来说,我们具备加速成长的可能性。无论国家还是产业界,都在加速投资,我们一方面专注于我们的业务,同时依托西门子的资源和资金加强我们的传统强项产品,并且寻找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强化协同的点,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更广泛的客户。
现在有芯片公司、系统公司、超级系统公司,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合并后的Mentor,可以扩展到更广泛的客户群去,以造就与其他两家EDA公司不太一样的竞争环境,致力于服务“中国智造2025”。Mentor很早就在系统、汽车电子等领域有成熟解决方案,也有很多与其他EDA公司不重复的客户,这是Mentor天生的优势;再加上西门子有更广泛的客户群,Mentor一下子从EDA领域的数百家客户,看到了一个更加辽阔的市场。
20年前,嵌入式市场相对比较小,现在突然迎来了好时机。随着物联网和汽车电子的蓬勃发展,嵌入式软件在汽车内装核心技术、智能电网、智能电表等领域被大规模应用,这也说明Mentor在20年前的投资方向是正确的。合并之后,结合西门子在工业软件和医疗领域的深厚积淀,Mentor的嵌入式业务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
近年来,汽车电子市场异常火热,Intel、高通、英伟达、NXP等巨头纷纷重金投入,Mentor也在该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布局。
Mentor很早就进入了汽车电子领域。最近,Mentor在原有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DRS360集成平台,这是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集成了雷达、测距以及感应器等各种设备,以便于客户、OEM厂商来进行智能汽车的制造和开发。在这一领域,Mentor也取得了ISO26262认证。
“我相信,智能驾驶,智能汽车制造、智能穿戴设备,使嵌入式技术有更广泛的应用,对Mentor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市场。”凌琳先生还表示,使用Mentor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不仅能够加速设计,同时还能够帮助厂商来进行汽车安全方面的认证。通过DRS360平台的验证,客户设计的安全等级能够达到5级安全驾驶标准。
那凌琳先生如何看待汽车电子中至关重要的安全问题呢?
Mentor的汽车电子部门在跟芯片厂商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芯片厂商常常不了解自己的芯片进入汽车应用之后到底会怎么样,对潜在的复杂工作环境和严苛的可靠性要求缺乏经验。
“但是DRS360集成开发环境,能够帮助厂商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产品,也能够帮助客户通过汽车安全的验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那些新进入汽车领域的半导体厂商的学习成本。”凌琳先生在谈到DRS360这一产品时表示。
同时,西门子工业软件部门数据显示,它在汽车电子领域的营收是各个细分市场中最高的,强强联手,不仅提供强大的芯片设计工具集,也提供完备的系统设计工具集,进一步提升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总体价值和服务。
从当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去年,魏少军教授在ICCAD演讲中提供的数据就很有说服力,4300多亿的产值,三个“1000亿”的数据(芯片设计业、制造业、封测业均超过1000亿年营收)也说明中国半导体产业还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当然,问题也存在。国内一些公司会“一窝蜂”地开发同质产品,而不思考如何创新,导致利润低下,竞争过度,这样的恶性竞争明显是不健康的,一定会被淘汰。那保持中国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有哪些呢?凌琳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首先,技术创新是本源。没有创新,就没有下一代的产品,没有吸引人的产品,就不能带动消费,行业就会走下坡路。
另一个核心要素是人才。如果没有优秀人才来加入这个行业并为之奋斗,半导体产业真的会变成夕阳产业;只有让年轻人觉得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值得去奋斗、去发展,这个产业才能够变得更朝阳。
从营收角度,只有161家,年产值超过1亿人民币,而742家小于1000万人民币;这说明,大部分都是非常羸弱的,体量很小的企业。
从盈利状况来看,1362家中,只有500家是盈利的。从这里可以看到,真正有实力可以持续进行投资、研发、购买EDA正版软件、正版IP的是非常有限的。
从人数来看,人数超过1000人的只有12家,小于100人的是1207家,都是小微企业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到,从规模和效益来看,中国大部分的Fabless公司还很难跟别人去竞争,无论是碎片化,同质化情况都很严重。
在中国本土客户“野蛮生长、也大浪淘沙”这一波浪潮中,凌琳先生表示,Mentor作为一家EDA公司,从十多年前就有扶持小微企业的计划——Term for Start-up Program。具体来说,在小微企业成立的前18个月,以很低的价格提供授权,以支持小微客户在创业初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EDA工具和技术支持。18个月之后,如果小微客户发展良好,成功上市,就切换到正式的商务流程;如果没有,可以根据对方的产品和运营状况,有条件续期。因为所有正版客户都可以去数据库提问和获得工程师的帮助,这种服务方式使得小客户能够更加快捷地得到解决方案。此外,Mentor还跟地方政府,孵化平台、大学和研究所合作,降低创新和创业的成本,积极地扶持未来的明星企业。
一方面扶持创业公司,希望他们中有更多可以获得成功,培养更多未来的潜在客户; 另一方面也是打击盗版,增进合规化。凌琳先生不无自豪地说,“作为一家工具提供商,Mentor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做出了一份贡献!“
为什么很多手机厂商(苹果、华为,小米等)都想要自己做芯片、设计AP呢?
以苹果为例,从iPhone4开始,苹果开始设计自己的AP芯片,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差异化”的需求。苹果将自己的手机以六七百美元的高价出售,就不能在质量和功能上与两三百美元的手机相同,做差异化的市场迫使他们自己设计芯片。除了差异化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需要自己的产品在某一方面跑分特别好,才能吸引消费者去购买,比如说低功耗,这也是延长产业链的原因。
Mentor总裁兼CEO Walden C. Rhines曾经说过,“你以为自己做的是一个产品,其实你做的产品永远是别人系统的一部分。”
这句话就提醒了我们一点,芯片厂商需要明白,很多产品都是系统嵌套系统的结果,芯片只知道自己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已经远远不够。无论你生产什么样的芯片,如果不知道顶层的系统是什么,其实做的芯片可能是不合格的或者是不够好的。当芯片的要求来源于最终系统的要求时,才能真正定义芯片需要达到什么指标。
那芯片公司怎么样抓住未来的应用端趋势呢?
另一个就是可穿戴设备,之前智能手环火了一阵,但是一直都没有达到智能手机的高度,主要原因是只单纯做了一个产品,并没有想到如何去利用数据。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能够采集到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经采集、存储和处理之后,是有很大价值,例如在中国老龄化程度加剧的情况下,实时测量血压、心跳的智能医疗,可能是一个大的市场。
此外还有一些工业上的应用,数据中心、网关和IoT节点。数据中心的本质是海量的计算能力,以比较经济的方式,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通过网关来分配给各方面,最终影响IoT的节点,而终端用户通过安全的设置来享受到服务。
凌琳先生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图像、机器人、医疗、传感器等等,未来的应用市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例如一个专注于图像识别和机器视觉的客户,以前做无人机方面的图像识别,后来运用到工业用的精确定位机器手臂。还有一些客户,他们做的视觉识别摄像头应用到安全城市,帮助警方破案,通过海量的摄像头识别区域内所有人脸,它的特点在于不止聚焦一张脸,通过特别的算法同时识别五十张脸的特征来匹配图像,通过后台的计算来匹配人的特征。
“这只是一些视觉识别芯片的公司衍生出的新的应用,所以,我认为这些应用最终的场景是多样化的,但是背后的核心都是IC,通过理解系统厂商的需求,另外加上数据分析,得到快速的解答。IC是一个手段,是构成智能设备的基础。搭建了基础之后,要想清楚之后的系统是什么,到底要卖给谁,系统厂商是谁;或者本身就是系统的定义者,要理解怎样去构成系统,系统最终要向谁服务。“凌琳先生表示。
首先设计顶层规则,要事第一,例如永远把生意和客户关系摆在第一位,优先处理;其次,要把全局看清楚,这个星期要做哪些事情,下个月有哪些计划;然后,再做局部的优化,哪些事情是可以忽略的。严格控制会议时间,约束不必要的麻烦。一天的工作安排,难免会出一些意外状况,凌琳先生通过将对这些事情的处理融入到自己的爱好中去,巧妙地化解突发事件带来的压力,例如边去喝自己喜爱的咖啡,边找下属恳谈、解决棘手的问题。
工作之余,凌琳先生是一名超高水准的网球爱好者。他非常热爱这项既有对抗性、也有技巧性和乐趣的运动,从小开始练习,一直坚持至今,大学时还曾获得上海高校网球联赛复旦赛区的冠军。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全神贯注的时光,不仅仅是一种释放压力的途径,更加形成了他长时间保持专注的习惯。
在提到给读者,特别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建议时,凌琳先生认为,专注力和创新力至关重要。
首先,保持长时间的专注,是在这个行业有所建树,最重要的品质。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非常专业化的技术领域,需要在某个方面有长时间的积累和付出。而年轻人容易被周遭的外部因素打扰,例如过度的关注金钱回报,而频繁地切换方向,反而容易错失机会。就和打网球一样,网球比赛中,常常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决出胜负,关键时刻,谁能够保持专注和好的状态,谁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第二点是创新力,用脑、用心,方能超越既定的范围,达到更广阔的高度。凌琳先生分享他自己早期参加工作时,考虑到单纯出售一个授权的收入是有限的,能不能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利更丰,另一方面对客户也更有价值。
“很多年轻人,老板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觉得完成任务就可以了,但是我认为,年轻人应有创新的意识,想得更远,做得更多。就像创业一样,用心去做一件事情,才可能做的好。”凌琳先生表示。
大多数人的差距其实很小,为什么不同的人取得的成绩,可能会有云泥之别,就是因为每个人投入的专注和创新力不同。只有保持专注,创新思考,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够实现更高的个人目标。
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自2003年1月加入Mentor Graphics,先后担任了华东区域的Senior Account Manager、中国区Strategic Accounts Director,并于2015年8月起,成为Mentor Graphics中国区总经理,负责中国区的经营管理,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推动国际公司的本土化,为中国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积极倡导并亲自建立高效、专业的销售及技术团队。并扩大销售网络,为更广泛的中国客户提供更加优质完善的专业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在此之前,凌琳还曾任职于唯智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优利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
Siemens 业务部门 Mentor 是电子硬件和软件设计解决方案的世界领导者,为世界上大多数成功的电子、半导体和系统公司提供产品、咨询服务和屡获殊荣的技术支持。当今电路板与 半导体元件变得更加复杂,并随着深亚微米工艺技术在系统单芯片设计的深入应用,要把一个具有创意的想法转换成市场上的产品,其中的困难度已大幅增加;为此 Mentor Graphics提供了技术创新的产品与完整解决方案,让工程师得以克服他们所面临的设计挑战。明导(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是 Mentor Graphics 中国区总部。了解更多,请访问网站:http://www.mentor.com。
中国半导体CEO访谈专题栏目。领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决定着整个团队的前进方向和成败。这一点在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半导体行业显得尤为突出。“半导体行业观察”作为摩尔精英旗下的专业半导体行业媒体,利用自身30万微信关注的影响力,为广大专业读者了解半导体行业领袖构建沟通平台,“摩尔领袖志”访谈内容集中在行业发展趋势、经营管理理念、创业创新故事、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等四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理念到实践、从创业到管理全面覆盖。
张竞扬,摩尔精英创始人兼CEO,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东南大学无线电系硕士(电路与系统),十多年微电子产业从业经验,有丰富的IC芯片、MEMS传感器、Foundry、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材料、智能硬件、物联网行业经验和人脉。多次参加国家863、973 、工信部、科技部科研项目,多次作为嘉宾参与国际会议发表受邀演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历任: 上海工研院商务总监、SEMI 高级经理、IBM微电子中国区业务拓展主管、IBM微电子亚洲技术支持中心负责人、IBM微电子芯片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射光所RFIC设计师。